10月29日下午,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集体备课会,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。学校党委书记肖红秋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,学院全体专职教师参会。本次备课会旨在深入贯彻全会精神,推动其系统融入思政课教学,切实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。

在领学环节,左素琴老师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系统梳理了全会核心要义,并紧密结合详实数据和生动案例,从纵向历史对比和横向现实关联的角度展开阐释。她广泛收集了反映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的多维度数据,通过回顾过去的发展基础、分析当前的阶段特征、展望未来的奋进方向,生动呈现了国家发展历程与个人成长环境的紧密联系。在讲解如何将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时,左素琴老师注重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和关切的话题为切入点,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典型案例,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将宏观政策与微观体验相结合,既有理论高度,又有情感温度,为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教学参考。

在随后的交流发言中,袁茵、杨艳老师就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》课程如何体现全会精神分享了具体建议;冯鑫、张斌老师则围绕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程,从内容衔接与教学方法层面提出了实施思路。
肖红秋书记在讲话中强调,思政课教师要做到“真信、真学、真懂”,这是讲好思政课的前提。他特别指出,宣讲全会精神要遵循“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做”的认识规律,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思考如何实践。同时,他提出了五个具体要求:首先要结合人口平均寿命提升等可感可知的民生数据,讲清楚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;二要讲清楚“十五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其战略地位;三要讲清楚党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基本判断,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发展环境;四要系统阐述“十五五”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、重大原则、主要目标、战略任务与根本保证;五要讲清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需把握的关键重点,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方向指引。
据悉,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期将开展专题讲座并深化课程渗透,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“进教材、进课堂、进头脑”工作。(初审:李鹏辉/复审:刘四连/终审:肖敏)